長者健康 — 帶氧運動和肌力鍛練
註冊物理治療師 列明慧
人說:女兒是父親上一世的情人。你相信嗎?我媽應該很相信。近年,爸爸的身體開始有點毛病,血壓血糖膽固醇都超標,需要調節飲食。
「你爸又靜靜雞買了乜乜乜來吃呀……」媽只會通風報訊,然後若無其事。
「你應該看管你的老公嘛!」
「他是你的爸爸,又不是我的。」她繼續推卸責任。
幾次搜查背包後,都人贓並獲。屢勸不改,循循善誘很是徒然。再來一次,我發火了。「你咁唔聽話,屋企活得不耐煩嗎?以後想入劍橋呀?」恐嚇最管用。
「我讀書成績麻麻地,唔好喇。」爸爸像小孩子一樣嬉皮笑臉,從背包拿出大包的檸檬夾心餅和牛油蝴蝶酥。
談到長者的健康,不少人會聯想到不煙不酒,和低鹽低糖低油的飲食。此外,肌肉量也是影響長者身體狀況的關鍵,不容忽視呢!
有研究指出,40歲後成年人,肌肉質量每10年減少8%,70歲後,流失會越趨劇烈,約每10年減少15%。肌肉量減少,會伴隨肌力下降,可影響長者的靈活度,活動能力和平衡力, 增加扭傷和關節痛的風險,可能導致跌倒和骨折,直接降低生活質素。
要減緩老化,我們需要增加肌肉量,以維持新陳代謝率。長者除了在飲食方面要注意攝取足夠蛋白質外,也需要持續帶氧運動和肌力的鍛練。
針對不少慢性疾病,帶氧運動和肌力鍛練都有效緩慢病程,例如: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有糖尿病患者抱怨,做了帶氧運動(如:急步行、踏單車等),也不見血糖明顯下降, 就放棄了。歸根究柢,可能是肌肉量不足,肌肉鬆弛無力,未能有效消耗糖份,因此,更需要強化肌力,增加肌肉量,才能提升代謝,將過多的糖份化作能量,減少依賴藥物。
不少年長的病人,因為怕受傷而不敢做運動,那是雞和雞蛋的迷思。沒有充足的肌肉量,就不夠肌力去保護關節,增加受傷的風險。
有甚麼適合長者的肌力鍛練?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