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
註冊物理治療師 温愷詠
我第一次扭傷腳踝是在中一,一不小心在樓梯間跌倒,站起來即時隱隱感到疼痛,但仍可勉強走路回家。第二天起床嚇了一跳,發現腳踝外側腫了一大塊,著地時疼痛得要大叫! 爸爸幫我包紮,只見他胡亂把繃帶圈了幾圈,卻非常見效,走路沒有那麼痛。當時還年輕,休息三個星期就好了。接下來,腳踝經常「拗柴」,不至於出現腫脹及活動阻礙,便一直沒有處理它。
幾個月前,又在運動中扭傷腳踝,誘發輕微腫脹。往後每次進行劇烈運動,總會覺得腳踝不穩,特別在急速轉向或跳高著地更慣性地「拗柴」,令我不得不正視腳踝失穩的問題。
腳踝扭傷十分常見,一般運動及平日走路誤踏石級都有可能受傷。腳踝著地時失去平衡,腳踝關節受外力拉開,令前距腓韌帶拉傷,出現紅 腫熱痛等發炎症狀。排除骨折等嚴重創傷, 一般的處理方法應根據PRICE的原則,包括冰敷、包紮固定關節、休息等。(P=Protection、R=Rest、I=Ice、C=Compression、E=Elevation)
前距腓韌帶的作用,是防止踝關節過度伸展及內翻。在急性發炎後,鬆弛的韌帶仍未復原,不能有效限制關節的活動幅度。需要有適當的保 護,增加關節穩定性,避免令韌帶再度受壓。 即使炎症消退,亦要確保韌帶康復後,才能進行劇烈運動。約有一成扭傷的患者會出現腳踝不穩定的症狀,高危一族包 括舞蹈員及韌帶過度鬆弛的人士。
康復治療需要針對鍛練周邊的肌肉,以肌力及肌肉反應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除此之外,亦要配合平衡訓練、腳部本體感覺、協調訓練等,恢復踝關節活動功能。運動員要因應其項目的需求, 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如跳躍、急速轉向等,或使用繃帶包紮,避免受傷。

以橡筋帶鍛練腓骨長肌

康復治療需要配合平衡訓練、腳部本體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