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見聞(一)──排隊買門票之急性受傷的處理

 In 文章分享

註冊物理治療師 列明慧

登上飛機一刻,我已下了決心,最少要買到一張奧運門票,不論甚麼比賽。

公眾發售奧運比賽門票那天,清晨6點,我和朋友已到達奧運中心區售票點,方才發現,售票處附近已聚集了約五六萬人,其中最少有2萬人已排隊超過兩天。 我們看到壯觀的人潮,仍然不肯放棄,決定改變策略,放棄購買中心區(「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的門票,退而求其次看看其他場館的情況,總之,一定要買到一張奧運比賽門票!

好不容易找到較短的龍尾,前面約有200人,值得一試。我們問警察:「這裡是買甚麼門票?」

「水球。」

「甚麼?小球嗎?」

「水球。」他大聲一點。

「手球嗎?用手打的。」

「是水球!用手打的。」他喝過來。

「甚麼?我們聽不懂……」我再問。

同行的朋友沒我好氣,只管拉我去排隊,反正甚麼球的票我們都買。

我和朋友在隊伍中閒聊著,不一會,突然發現前面的人龍不知怎的多出一倍,有400人了,大概是排隊的人的家人來了。又過一會,連家人的家人也來,狹窄的空間竟滿擠著800人,鐵馬都被推得歪歪斜斜。 我們忍住頭上猛烈的陽光,和陌生人的家人肩貼著肩,等了足足五個小時,終於買到兩張水球半決賽的門票。

擠在不斷膨脹的排隊人群中,體溫上升,呼吸困難,又動彈不得,真難受!這情況跟身體組織受傷的狀況相似,患處出現發紅、腫脹、發熱和疼痛的發炎現象,造成關節受限,活動困難。

急性運動受傷(如:扭傷、拉傷,撞傷等),身體組織被撕裂或受破壞,附近的血管便會擴張,使透過性增加,讓液體和白血球穿過血管跑到患處。大批白血球湧到,吞噬入侵細菌或壞死組織,造成患處發炎和腫脹。 由於周圍的感覺神經受壓,痛楚加劇,尤其靜止時或在晚上,感到持續性或脈衝性的一揪一揪痛楚。腫脹和疼痛,亦令關節受限,影響活動功能,甚至可能造成肌肉萎縮。 因此,處理急性運動受傷,物理治療的首要工作,就是保護患處、控制發炎和腫脹,以加速康復。

物理治療師會立即使用彈性繃帶包紥,制止體液和白血球大量湧至。以冰敷冷卻患處及抬起患肢,減低局部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減少細胞壞死的數目,減少腫脹。一般情況,物理治療師會建議病人多休息, 停止運動,以防止傷勢惡化。但對運動員來說,比賽就是命根,養兵數千日,要他退出比賽休息一朝,可能嗎?太殘忍嗎?

除了應用「保護、休息、冰療、加壓和抬舉(Protection, Rest, Ice, Compression,Elevation)」簡單急救原理外,物理治療師和隨隊醫生,會評估運動員的受傷程度,決定運動員能否繼續進行比賽。 如情況許可,物理治療師會使用膠布緊緊包紮患處(Taping),以固定關節,避免韌帶和關節加劇受傷。如遇肌肉拉傷,則使用彈性膠布支持和保護肌肉,協助肌肉收縮或達至放鬆效果。電視上的運動員貼著色彩繽紛的膠布, 或把關節緊緊包紥起來,就有這樣的作用。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更換另一組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