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季節

 In 文章分享

註冊物理治療師 黃碧君

中秋過後,天氣逐漸變得清爽怡人,也是行山遠足季節的開始。香港的山徑,有的起伏大,斜路、梯級多,相信不少人走完山徑後都有這樣的經驗:膝蓋酸痛。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

行山時,經常上落斜路、樓梯,膝部屈曲角度較大,加上重複性的動作,令膝蓋及股骨之間的軟骨摩擦力增加,造成磨損。單次運動後,經過充足的休息,酸痛可能會減輕或消失。 但是在一段時間內重複性進行大幅屈膝運動,例如行山、跑步等便有可能導致臏股關節發生退化性病變,也稱臏股關節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患上此症的人一般都感到膝蓋酸痛無力,下樓梯、斜路,或半蹲的時候尤其明顯;膝蓋會有「咯咯」聲響。

除了重複性屈膝運動外,一些內在因素也會容易導致臏股關節磨損情況出現。例如股四頭肌內側肌肉(VMO)肌力不足、髂脛束(Iliotibial band)過度繃緊、扁平足、膝外翻等。

急性發炎期的時候,物理治療師會使用電療儀器,例如超聲波、干擾電波、針灸、冰敷等去減輕疼痛和消腫。針對患者的不足和需要,物理治療師也會教導一些伸展運動和肌力鍛練運動,例如加強股四頭肌內側肌肉肌力。 此外,也會建議和教導患者使用輔助治療工具,例如肌肉效貼布(Kinesio ® Tape)、護膝和鞋墊等。

提醒大家,行山遠足時應量力而為,揀選合適自己的山徑。此外,中途休息時,最好作一些伸展運動去紓緩肌肉緊張,減輕關節壓力。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更換另一組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