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磨擦綜合症——渣打馬拉松2009後記

 In 文章分享

註冊物理治療師 温愷詠

[本會物理治療師列明慧、黃碧君及溫愷詠於2009年2月8日參與「渣打馬拉松」物理治療工作]

渣打馬拉松2009剛剛結束,今年參加的人數再次打破大會紀錄,總人數超過50,000人。我們在終點的物理治療部由清晨六時半開始投入服務,直至下午二時半結束,比完成一個全馬拉松的時限(5.5小時)還要長呢!

要完成一個馬拉松(即42.195公里)的賽事絕不容易,而香港的渣打馬拉松賽道更被稱為世界上最難走的賽道之一。香港的賽道,先經過青馬大橋,然後穿越西區海底隧道,接著最後衝刺的, 便是最要命的十公里上落斜賽道了!我們平日走路時,都喜歡「落斜」多於「上斜」,但當天卻有不少跑手訴苦說:「上山容易落山難」、「每次落斜膝關節就非常疼痛」。 其實他們很可能患上了髂脛束磨擦綜合症(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髂脛束是人體大腿外側的筋膜,由盤骨開始伸延至膝關節的髕骨外側,容易因重覆性運動而勞損,導致長期繃緊。我們跑步時,不斷進行著重覆性的膝關節屈伸動作,令髂脛束與股骨外髁之間的磨擦增加, 引致髂脛束發炎和疼痛,嚴重的甚至會阻礙髕骨正常滑動的軌跡,出現膝蓋痛的情況。

髂脛束磨擦綜合症的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的受傷事因,疼痛會在下樓梯或斜坡時出現。在不平的路面上,痛症會更加明顯。患者初期會在訓練時或訓練後感覺到膝關節或大腿外側疼痛,經過休息或冰敷,痛楚便消失。

除了使用冰敷和一般的電療來減輕痛楚外,減少髂脛束磨擦和受壓才能真正治療痛症。我們必須找出導致髂脛束磨擦綜合症的原因,例如:髂脛束長期繃緊、髖外展肌肌力過弱、不良跑姿和習慣等,才能有效徹底根治病症。 如果痛症持續,應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查詢。

本會物理治療師列明慧(右)、黃碧君(中)及溫愷詠(左)於2009年渣打馬拉松合照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更換另一組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